LTD design 谬斯泰科 匠耳机 官方网站
  • Design
    • 谬斯泰科 µ's Tec MK5
    • 海王星 Neptune
    • 齐柏林 The Zeppelin
    • 匠 Jiang - Battle Mark II
    • 匠 Jiang - Battle 1.5 & Plus
  • Press
  • Talk
  • Contact

中国创造?

10/7/2014

0 Comments

 
近几年,从国家号召到高校教育,再到地方制造企业,似乎各界层面都发出这样一种声音,即我们要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似乎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层次, 但是事实上究竟是如何? 当然从数据上来看,2010年的时候中国制造业就已经拥有超过200种的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从数量和规模上来说, 中国也确实称得上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可为什么当我们在商场或超市中选购大部分商品的时候,在价格相当的情况下,我们更愿意选择进口产品,或者是国外品牌,即便这些商品很可能都是在中国生产制造的,因为从制造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上来看,中国恐怕还远称不上是一个制造业大国.

今天我们所有人都认识到过去传统的产业模式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大规模生产与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消耗之间的矛盾,低成本劳动力优势的削弱,以及日益加速的国际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约束和规范化,这些都在逼迫着中国开始转型.

那么 如何转型?怎么转型?似乎所有的人都一致认为要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认为技术能力与制造能力是产业的骨骼和肌肉,而创新设计是灵魂,从国家提出这个口号之后,感觉一夜之间,各行各业,人人都在谈论创新与创造,但是何谓创新?如何创造?又都是一头雾水.

首先,既然是创新嘛,那么肯定是自己的原创,要标新立异,要与别人不同,要拒绝"山寨",这当然不能说是一坏事.起码人们开始关注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重视,作为我们设计团队来说也是绝对的反对“山寨”的。可是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很多时候,大多数的人将"山寨"和模仿划上了等号,认为"山寨"就是模仿就是抄袭,认为再走这条老路中国的制造业就没有出路就没有未来.就拿我们设计的第一款耳机来说,许多人看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这个产品有什么新意?有什么创新点? 在他们看来如果一件产品在设计上如果没有什么别人没有的东西 就算不得一个好设计.

我们先不谈一个产品有没有创新点究竟重要与否 ,就从模仿这件事情来说,这个真的就是设计中的大忌吗?我想,任何一家从零开始的企业都一定是从模仿开始做起的,韩国的“三星电子”就是从模仿日本产品起家的,三星最早是给日本松下电器的子公司三洋电子做低端黑白电视机代工的。但是如今三星电子一年的产值是日本所有电器品牌一年产值总和的四倍!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反对“山寨”,所谓的“山寨”,他的症结究竟在何处?恐怕并非在模仿这件事本身,而是在于将产品的劣质化。这里,有一个例子,是关于我们这个设计项目第一次的合作工厂的故事,这家企业是一家东莞的耳机生产厂商,生产的主要产品是网吧耳机,一条耳机的售价卖到网吧在50-100元这个价格区间,在这家厂商刚开始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许多大的耳机品牌也都看中了网吧这个市场,其中不乏许多历史悠久的知名耳机品牌,例如Philips,铁三角等等,而这些耳机品牌也有自己的低端产品,价格也都在100元以内,那么从零售价到产品质量到品牌知名度,在各方面似乎这家无人知晓的小企业和他们相比,不具备任何的优势。但是逐渐的那些大品牌全部都退出了网吧耳机这块市场,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两点:网吧特殊的使用环境和产品使用频次的超密集性,首先由于网吧都集中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而网吧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也属于低消费场所,去网吧的人群中也都是低收入人群较多,因此大多数的使用者对产品的品质并没有很高的要求,甚至可以说完全不挑剔,能用即可。另一方面由于公众场合产品使用频次的密集性,导致了普通的耳机进到网吧都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即产品的返修率直线上升,由于100元价格以内的低端产品利润空间本来就很小,再加上电子产品一年保修的协议,使得那些大品牌的耳机厂商根本无法承受,而这家生产厂商由于其以放弃产品质量为代价去获得一个超低成本的生产策略,使得即便产品一年需要返修三次以上仍有利润空间,因此就逐渐占领了这个市场,从一个仅有十几个人的小作坊做到如今年产值过亿的大企业,产品在全国的覆盖率超过40%。

 从这里不难看出,正是因为中国庞大的市场层级,所以许多产品即便质量低劣,但是如果控制在一个相对很低的成本与价格的时候,仍然具有很广阔的销路和市场空间,因此许多的企业在起步的时候都将注意力放在如何更大程度的降低成本,而对质量不断的妥协,将一个现成的产品通过劣质化的手段“山寨”出来。这里面当然也要考虑到,许多从零开始的企业由于资金和规模的限制,不得不通过这种手段先将企业发展起来,而大多数的制造企业都确实在这种低投入高回报且周期轮转快的生产经营模式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发展。但是长此以往,这些制造企业在技术和制造水平上都得不到任何的积累和沉淀,也不具备自己的核心技术与竞争力,所以当面临到需要转型的时候,根本不具备任何的转型能力,即便有很好的产品创意与设计,也不具备使之量产化的能力,这就是目前中国大多数靠“山寨”和代工发展起来的企业都面临的问题。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RSS Feed

    存档
    Archive

    November 2016
    Jul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November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January 2015
    October 2014
    September 2014
    August 2014
    July 2014
    June 2014
    May 2014
    April 2014
    March 2014
    February 2014

    这里有什么?
    What's in there?

    我们在这里分享设计点滴,推荐好设计,推荐好书。
    We share our design tips, and products or books we like in Chinese.

Picture

​© 2013 - 2019 LTD design all rights reserved


​Awarded by Design Intelligence Award